互联网遐想—→反思

最近本人受到的打击比较大,今天好好写写文章反思反思。

也许有人会问为什么起这个文章名字呢?所有的矛盾还是源于电脑。

2001年,我刚刚上小学,正好赶上学校开设电脑特长班,出于好奇的我就参加了当时的特长班,这不仅是学校第一次给一年级学生开设特长班,而且是我人生中第一个转折点。

电脑的新奇让我喜欢上了他,当时还是Windows 98的系统,不过挺好玩的事情就是在某一次我错误的听了一节给四五年级同学讲的一节打字输入课,妈呀,当时我连拼音还没学完,就在键盘上来那里乱敲,不过看见电脑屏幕出现的一行行英文字母,我实在是觉得这东西太神奇了,不过过了一会旁边的大姐姐告诉我:别乱输入啊,给你调到中文输入法(当时我还不会的,以后才知道是Ctrl+Shift),之后的输入……不用说也猜到了。

真正让电脑改变我的,不是游戏,而是网站。

2004年,小学三年级,根据五四制教育安排,我们有了电脑课,每周一节。

第一学期的教材最后一个单元就与网站有关。我对教科书上那一段段对网站的介绍以及插图吸引住了,而且美化的非常好,简直是无与伦比(当时那几个图片的网页拿到现在就是简单的html网页+表格,不过当时真的很好看),内向而又争强好胜的我暗下决心:等我有了自己的电脑的时候,我要建立起我的第一个个人网!让我的网站像其他网站一样出名,也能上教科书。

不过幼稚的想法一定会变的,在四五年级时,我对个人网的规划已经有了三个本子了,因为家里没电脑,只能在本子上在吹描淡写,没有实际的去做一做。这样的观念直到我初一的时候,那时通过五、六年的积累,对电脑基础有着很深功底的我升入全区最好的初中——张店区实验中学(当然不是凭着电脑,考进去的),这时我对互联网开始了探索。

在学校,我对其他同学的技术虽然不是佩服得五体投地,也不是眼高手低,而是向他们虚心请教,还记得在初二的时候,微机老师让我们每周都用笔记本记录一些电脑知识,当时我记录的是最多的,而且现在这个本子还在我的手里,里面全是我成长的回忆。但现在有了电脑却懒得去记了。

最后一个转折点,也是最终发展成现状的,就是买了电脑后——2008年2月28日:我还记得非常清楚,因为就像是在昨天。

刚买来我就开始了分区规划,但是网站的设计拖延到了08年的7月份,张宁个人网在我的复杂的设计下(实际上,大家都觉的刚开始的网页并不出奇)成立了,至于为什么耽误这么久,原因很简单:暑假有时间,再加上网上联系的朋友多了,交的朋友也多了,没时间。

但,张宁个人网,还没有确立自己的思想,而网站思想的确立,源于一个著名的事件:黑屏事件。

黑屏事件使我触动很大,当时我对我自己提出了三个疑问:我们国家为什么没有自己的操作系统?我们国家为什么缺少创新科技人才?我们国家为什么互联网这么薄弱?

这三个问题让我联想到了我的网站:我要以我的网站为平台,向人们宣传:有任何思想、认识,我们应该共同探讨,共同建设我国的互联网!

这样“让我在世界而骄傲,让世界有我而自豪”的口号在张宁个人网论坛诞生了,也最终成为张宁个人网的中心思想。说句凑巧的话,这个思想引用了我们班的班级口号“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的中间思想写成的一句话,这里我是第一次公开口号的来历。

于是,我自己一个人经历自己的个人网三大改版简单——复杂——简单以及服务器提供商的高潮——陨落——过度——雄起——陨落——重生。同时,我也感到了我国的网民素质还是不高,玩游戏不代表网民素质高,而是电脑操作应用高才是根本。于是我当时自己苦苦钻研,用学到了知识制作了几期站长教程(给嘉英网做的)受到了极个别的好评。不过我也很欣慰。从那之后,到现在,我这里仍然慢慢实行的计划也是和飞腾联盟的小新差不多的——电脑综合技术系列视频教程,计划从2008年10月开始,到现在进度缓慢,呵呵,也是时间所迫,不过同学们都说我比较热心,电脑等级考试时由于我们需要用虚拟机,正好我在买来电脑时自己钻研过虚拟机,所以有很好的基础,于是我无私的制作了一期虚拟机教程,用刚刚学会的会声会影编成了新的视频。

但是,进入2009年,我不知道怎么了,好像是变了,如果说飞腾的朋友说我拿着技术炫耀的话,倒不如说我热心过头,因为我总是虚心请教的,并没有对什么对错争辩,当然。2009年除外。

今年接连打击我的事情非常多:年初,好朋友突然不理我了,原因是我的消极,内向的性格——不坚强,让我愧疚了一寒假,有几个同学问发生了什么事情,我只能痛苦的笑笑过去了;原始人逃跑使我感到无语,但让我认识了飞腾团队;但现在,网站的一系列问题让我感到压力:今天在翻飞腾聊天记录时,让我始料未及,又合情合理的一句话出现在我的眼前:“充权威”“利用”“借这种模式,根本不用他”。这让我有点伤心:7——15岁,整整8年,为一个梦想、为一个兴趣而奋斗,最终的来的三个字让我比前两件事情还要难过。反思自己,对网站的夸大还是一点值得改正的地方,不过现在投入很大的精力去捣鼓这个已经晚了,我只想对我评价“充权威”的人说一句:感谢你的打击,使我知道了;路,偏了。但是我的思想并不是充的哪个权威,在NOC网络中文的培训时间里,我对自己的独特思想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思路,个人有个人的思想,而且每个网站的版权都是要有的,这样使我在文章后面写上“关于笔者”的四个字,至于笔者,我比较不太称呼自己为“我”,这个原因还是小学太内向有关,所以写笔者第三人称虽然有点客观意见,再加上我也算是我们班写新闻稿写的不错的其中之一了吧,写的多了也感觉自己是个小记者(小学时梦想之一,呵呵),但如果各位感觉是权威性太强,但我也希望大家能理解。在介绍里面,我就不想讲过多了。

但是,让我非常意外的是在90后中竟然也有“利用”二字,今天的确是我的第五转折点,让我知道社会利用的危害。我不知道为什么飞腾写了这个字,让我感到互联网的黑暗。的确我的同学说我太单纯了,不仅仅是在友情和感情上,更是在交际方面。哎……

这次的文章我没有用“笔者”二字,原因就是怕某些人认为我有“内容”,但我的“内容”远远不够的:我课程所掌握的内容不如我的老师——唐老师、赵老师、宋老师等,我对待生活的态度不如我的同学,我的好朋友李昌杰、王晓琳还有苏晴,我的PS方面的“内容”不如飞腾的TARO,我编程的“内容”不如飞腾站创始人小新,更重要的是我建站的内容不如我的偶像——百度CEO李彦宏,以及中国站长站站长姚剑军,而我创业经历“内容”不如唐骏,我最讨厌的但是最有成就的CEO:腾讯马化腾也是我应该了解的人……他们其实都是我正在学习的榜样。

 

我现在已经把那段在群里的聊天记录已经保存下来了,我不会公开,希望他能带给我警示,让我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也认识到互联网的黑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