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同回忆一样艰难

突然有一种路途迷茫的感觉,我知道,人生的低谷已经到了,眼前的每条道路都好似被蒸汽烫过,模模糊糊,每条道都有不同的折磨。真正的选择好这条道,顺利走出低谷是现在我做的。不要放弃任何你要想做的就行,放弃你根本不需要的,想做什么,要勇敢去做,我想我自己的实力会逐渐积累的。

我想,在迷茫中,我能坚持下去。虽然被折磨很痛,但也很幸福。

今天距山东省淄博市2010年中考还有67天。

……,…………。(最后一句略去)

——《中考日记》2010年4月4日 星期六

今晚挺累,什么事都不想干。听到sona 的《はらり ひらり》,有想把过去的日记随笔再翻一遍的冲动,可惜它们都在淄博。不得已,找出移动硬盘,浏览了下中考阶段曾经的那些文字。不由的发现了上述这段话,摘录之。

写个小前提:在我所有的歌曲里,日文歌不过十首,主要很严肃的原因是听不懂。但是只有这首听的最多,恐怕原因不可说。

2014-4-7-1

今晚翻看中考期间的随笔日记,能找到这段略有深思的话真的是今晚的收获。这篇随笔撰写时间大约是在中考二模左右,那次考的不甚理想,当晚写了这篇过两千字的随笔,略有印象当时拖后腿的科目主要是数学——随笔上写下了当时被赵琳老师找了。感慨万千时还让张双老师逮个正着,在无私体力劳动之后留下了一段在当时印象特别深刻的话:

张老一直是比较严中有轻的老师,对待学科一丝不苟,当然在生活中也挺好的,抬上水,张老就在问我,同时还说了一句让我重燃希望的星星之火:

坚持就是胜利,只要你真正的付出了自己的全部实力和努力,肯定会有所回报。你看看你们班,还有其他班的学生,有一部分都已经放弃了,比如说XXX……,好好努力,一定会可以的。

好好努力,一定会可以的。于是,这种希尔伯特式的“我们必须知道,我们必将知道”的理想主义实证主义一直支撑到我考入市实验,挺过高中与高考。

不过我是惊讶于,在中考日记中,竟然能有开头那段比较理智的话——虽然这段话并不如我文章思想小高峰的高中阶段——要知道,当时我已经陷入了一种专一、单纯与痛苦循环的怪圈了。可以说,现在看来,当时的大部分文字除了比闺怨词没有词牌,内容天天相同。确实是在纪实,没有丁点思维的成分在里面。于是,突然蹦出来一篇这样的文章让我觉得有些惊讶,同时有些许安慰——那个坠情的时代,并没有丧失最根本的自我理智。

翻看之后,正如本文的题目“未来,同回忆一样艰难”所描述的一样。在当时——甚至于在去年同一时刻——我对于未来,在脑海中是一种理想化的积极态度。我的主要动力在两个时间段都是相似的——实现我伟大的理想:为中国科技、中国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但,最根本的,这个宏伟的目标的切入点是什么?让我有些在完全理想积极态度之余,也有一丝的困难苦楚,也就有了开头那段文字。

好了,真正的困难真的来了:我的大学生活开始了,八分之一的大学生涯已然过去,我是否已经在这个笼统的目标——现在来看应该改说“为中国科技、中国计算机科学与互联网综合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了——找到了一个确切的入口?我的内心想说找到了,而且很明确,大数据与数据挖掘及云计算在Web层的应用。但这的确是我想要研究的方向吗?现在的答案是肯定的,但是这门学科特点就是瞬息万变,你无法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所以我现在也无法让我自己稳定下来,可能我会在未来某时改变这样的方向,这是为什么?

我在仔细琢磨,终究得找到一个靠谱的答案来临时回答这样一个问题:我的洞察力还达不到我想要的标准。现在的大数据与云计算的融合刚刚起步(或者说国内刚刚起步),而我现在仅仅看到二者的融合,但是未来两到三年(这是最低标准),这两者的融合到底会出现什么影响?会让我们的生活变成什么样?会让移动互联网与穿戴智能设备碰撞出更新奇的火花吗?会让传统文企传媒、通信基础、银行金融甚至高等教育等行业有着何等颠覆的变化?我很难想象,因为当前我的思维与我2011年深入理解互联网时的思维不可同日而语。

当然,在未来没有到来之前,我希望的自己路线已经悄然规划,可以这么说,大学是我梦寐以求想要实现自己愿望的地方,我也不会去让自己的思维止步于曾经的2011+。我开始补课,补因高考等不可控因素让我缺失的中国科技互联网发展的课;我也开始学会遗忘,这个曾经让我连续在四五年内随笔文字甚至正式文章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情感;我同时开始交流,同这个时代以及曾经的时代那些为人类计算机科学、人类地球村实现的Masters广泛交流。

最近迷上看曾经的一些为计算机科学奠基的数学逻辑学家的数学史——这一切都开端于《图灵的秘密》这本书——跑到图书馆又找到了两本书,清明放假顺势基本看完一本《逻辑的引擎》,然后对我们的数理逻辑、数论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当然,我不会陷入研究数学史的文科圈子,虽然我挺喜欢读历史,在了解这几块科学基础我也就阅读这两三本书作为我与大师们交流的基础——在历史中,我可以看到那些大师是以怎样的思维和怎样的境况去创造出这一切的。

而对于纯技术,我并不否认其在当下中国正在发展的经济中的作用——正如工业时代的技术,我们需要更多的工人去开动机器,去总结经验并传授给新人——我也会按部就班甚至超前的去深入探索这门学科的基础技术和基本技能,甚至于在未来有兴趣或有能力要扩展到研究生层面才要学的一些有趣的高级技术。但,我对于技术的痴迷心理已经自这五年的互联网生涯中逐渐消退,现在我对技术仅仅以其巧妙和它的美而惊奇,而绝不是我会了某门技术去炫耀,更不是把它们当做一门门大学课程4.0+高绩点获取途经而狂喜。这就是我现在的理解。

于是,在我还在缓慢而不懈的钻研着《算法导论》,别人因参加ACM/ICPC、参加数学建模、参加“挑战杯”、参加“蓝桥杯”、参加Codeforces/Topcoder World Cup、参加CSDN高校挑战赛……开始进入别人羡慕的眼球时,我又开始了自己孤独的旅程。而这段旅程的道路又是被蒸汽烫过,模模糊糊,这条道上又有不同的折磨。但,我仍然会不放弃任何我要想做的,同时放弃我根本不需要的。想做什么,要勇敢去做。我想我自己的实力会逐渐积累的这就是曾经的回忆对未来的激励。

当然,我的进阶日程表已然排好,但愿不会比他们慢。

我坚信,未来属于我们。回忆会让我们更能发现一切属于我们未来的大道,这条大道上有着我们的想象和憧憬。固然,前进会让你艰难的迈出每一步,但请你勇敢的走吧!当历经坎坷,四年之后,你再回头再看这条大道时,它已经硕果丰盈了。到那时,回忆不再是艰难。这,就是我们的时代,就是未来我们的蓝图,也是我们必将实现的蓝图。

最后,祝曾经的她十九岁生日快乐。(刚刚过去的生日)

写于2014年4月7日 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