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愿为未来,重拾画笔吗?

这个话,是我自己问自己的。

前几天翻看各种文档,浏览了写过的文字。发现自从16年之后就再也没写过什么东西发过。17年整年都没有一篇散文写成并发布,哪怕是一篇随笔。

说实话这让我突然觉得,17年就像失忆了一样。感觉像从未发生过的一年,但是又确确实实飞走了。

这两天,感觉突然丢了些东西,突然想找回来。可是一直没有什么思路,我丢的到底是什么东西,而这东西又在哪里丢的。

于是,想从书中找到些答案。于是抄起了手头的一本鸡汤书,看了一天,也想了一天。

在这个世界,有种令人暖心的夜宵叫鸡汤文,但也有种恐怖的毒药叫鸡汤文。但对我来说,在这一时,在这一刻,有本鸡汤书确实能反思自己有些丢掉的东西,它能让我回忆起来一丝线索,来找寻那些丢掉的东西。

一天读完鸡汤书,我才发现,除了写的文章少了,17年在读的文字方面也少了许多。高中那几乎每周读完一本散文随笔选的人消失了——现在的我好像连鸡汤文都接近一年没完整的读过一篇了吧。

今天这本书里有篇文章让我感触很深,简单来讲就是讲述一件小事导致的恐惧是怎么毁掉人的,抑或是被人克服而成就人的。读完让我觉得,现在的我就是前者。

我心有不服,但仍面对了现实。

我从初中开始学着对自己的重大决定负责并考虑好后果。初中因为机缘巧合错过NOI转而自己自学Web知识,不为荣誉只为自己的一个心;中考因为暗恋的人和老师的开导放弃了某校高中信息学奥赛特长生招生的邀请,在最后没有把握的情况下仍然报考了市实验;高中分科时因为秉着自己要学计算机专业的目标,在同学们觉得我应该选择文科的时候选了理科;高考后报志愿因为些许原因只考虑了省内;大学之后为弥补没有参加NOI的遗憾练了一段时间ACM却最后转投数学建模;还有很熟悉的朋友们都认为我去找工作的时候却考了研,而且一考就是两次。

然,后果终究虽然考虑到,但是我却总是觉得自己并没有考虑到是否能负担得起:自学Web自建网站占用了一定的初中学业时间;同曾经喜欢的人进入一所高中但是放弃了可能能发挥特长的机会;因为数学物理糟糕的成绩使我理科级部排名几乎级部垫底;顾虑颇多放弃了可能在省外有更好的选择机会;一直说有NOI的梦却最后发现自己没有实现;考研两次失利而被迫去找工作。

虽然我很努力的将所有的决定的影响都通过自己的努力降到了最低:凭借一些本事拿到了全国某比赛初中组一等奖中考加了分;高中也未放弃自己接触和热爱技术的脚步;在疑惑和非议的目光下努力上了一本线30+分;选了本省最早发展计算机专业且实力不凡的学校;在建模竞赛上拿了些许奖;最后还好春招找到了工作……不过,这些努力的结果仅仅是将影响降到了最低,并不是一点影响都没有。而这些影响,则发生在朋友、家庭、环境、平台以及可能的未来发展上。

我不想说上面这一切决定是否有对错,因为第一人生没有对错可讨论,第二已经发生的事无法讨论对错。我思考的是:这一切的折腾是否是值得的。

可能在上面所说的最后一件事情上来看,这样的折腾无意义——毕竟第二次考研也失利了,因为被一件小事所恐惧了。但是在此之前的一切,我都觉得很值得。因为这些是我独一无二的经历,即使与人有所差距,即使许多遗憾在此其中,但是所有的事我都参与过经历过,甚至有些事在没有任何可以能够依靠的帮助的情况下我仍然能让他成型,我觉得这很值。

不过,值得不代表最优,成型也不代表成功。因为,值得和成型是自己的一厢情愿,最优和成功是普世给予你价值的评价。一个自我实现评定,一个他人认同评定。

说了这么长一串,跟刚才所说的“被一件小事所恐惧”有什么关系呢?其实没有直接关系,但也有联系。我只是在找一些曾经的事的历程来看看是否自己真的因为这件小事,或者说这些小事让自己后面的发展没有任何的转机,即如那篇鸡汤文所写的第一个主人公一样——在堕落中谢幕了她的后半生。

找寻的结果很简单:曾经有过的这些事都过去了,为何突然,这些年所发生的事过不去了呢?

哦,对,为什么就过不去了呢。

或许,我丢掉的东西也找到了。这个东西,现在用时髦的词来说,可能叫初心吧。当年我自己所写文章中,这东西叫理想,或者叫理想主义。

可能因为现在太现实了,这玩意随手扔,扔的满地都是,找的时候还发现了很多人丢掉的这东西。但扔掉的东西,让我差点丧失了曾经应有的胆魄,而无法面对未来。

说实在的,这玩意还是有用的。至少,有了它,未来的规划图可以描绘的如画般灿烂,即使无法一比一实现规划,但也督促你去干,使你有所建树。而没有了它,未来的规划图就是个白纸,使人看上去苍白无力,而最终这张空白规划图也会被丢弃。

这就是只笔啊,一只描绘未来的笔啊。

所以,你,愿为未来,重拾画笔吗?

我已经有了答案了。

写于 2018年06月03日 凌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