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把心安顿好》
近日有幸拜读了周国平老师所作的新书《把心安顿好》,这是一个随笔集,记录了周国平老师2008年后至今的随笔随记。里面的有些内容与现实相贴切,与之产生共鸣;而有些又使人有新颖的体验,有着不同的感受。
“人最宝贵的东西,一是生命,二是心灵,而若能享受本真的生命,拥有丰富的心灵,便是幸福。这当然必须免去物质之忧,但并非物质越多越好,相反,毋宁说这二者的实现是以物质生活的简单为条件的。”
周国平老师每个作品中所坚持的“心灵的高贵”之理念总打动我,体会着与现实不同的感受,此集亦是。
人之心灵,贵在宁静而不郁郁寡欢,热闹而不牵及全身。也许外在的物质匮乏,甚至是贫穷。但如果你的内心高贵和丰富,你同样是富有的。然而当下这样的人极少,原因在于社会,社会追求功名利禄成风,贫穷以富贵为目标,而富贵以更富为荣。这是何等的社会呢?
纵观近日,各种安全事故、伤人事件愈发众多。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一条条哀悼的言语,让我们愈发思考:中国,你到底怎么了?
安全事故,重在责任。然而当下的功名利禄使人无暇顾及责任,全盘接纳各种称赞、名声、财礼等等。让普通的中国民众无法不停止叹息——这是何等的悲剧?一个当权者的好坏,取决于他人性的本质,如果他从内心的精神层面就真正的善待于人,那他必定是一个人性的当权者;反之,则是一个野性的当权者。我们可以看到种种事故,种种部门的处理方式和方法让我们心寒和失望。如此下去,责任的人性当权者也许无法再现,前辈无法做出榜样,后代也许愈加的少。
或许是体制的问题,但归根结底是人性的问题,人性如果真的善良纯净,拥有一片良心的角落,每个人都是这样,那就是国民素质的提高。哪里没有安定呢?
人性的问题得以更加的体现是体现在“富二代”、“官二代”、“狂人”这一群人身上。有人坦言中国道德沦丧是否已经到达了极点?有权有钱有势力真的可以将几千年中国文化中最根本的道德全部丧失?或许这是真的,但期望不是真的。
中国作为悠久的文化古国,如果真的出现这样的道德沦丧那岂不是在剿灭中华文化么?纵观历史,古罗马、古埃及、古希腊的种种文化都已断代鲜有流传。唯独中华文化、中华文明得以延续到近现代。如此,国人更应该将这样的作风保持下去。然而事与愿违,古代各个大国文明都被一场或几场激烈的土地争夺的战争所湮灭,拿到现在,中国的现状岂不是正在打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不仅是打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而且还是内战。这恐怕比古代那些文明的消亡更加恐怖。
人,如果心灵纯净、心底仍有一片善良之田,即使人们并没有表面称赞你是一个好人,其实历史会记住你是一个好人的。
“阅读是与历史上的伟大灵魂交谈,借此把人类创造的精神财富‘占为己有’。写作是与自己的灵魂交谈,借此把外在的生命经历转变成内在的心灵财富。信仰是与心中的上帝交谈,借此积聚‘天上的财富’。这是人生不可缺少的三种交谈,而这三种交谈都是在独处中进行的。”
周国平老师在他的书中又一次提到了阅读、写作和信仰各自的意义,或许这是人性中精神的提升的有效途径吧。
“个人的优秀,归根到底是人性的优秀。民族的伟大,归根到底是人性的伟大。人类的进步,归根到底是人性的进步。人性是‘由无数时代苦心积累的神圣不可侵犯的庙堂珍宝’(尼采语),守护这一份珍宝,为之增添新的宝藏,是人类一切文化事业的终极使命,也是教育的终极使命。”
在此集中,周国平老师用了三四篇随笔对中国教育进行了独到的评析,通过近几年的发展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独特分析。或许中国教育有一天能够真正的培养大量社会有用的人才,也能让这些人才在适应现实而不依赖于现实的道路上创造新的生活。然而这一切都需要时间的改变,但这个时间的长短影响的不仅仅是这一段时间,或许影响的是这一段时间的几倍甚至十几倍的时间。
学生、家、学校、社会、管理部门都是参与者,都无法脱离干系,都需要参与这项关系到后代的“改革”中。至于如何改,怎么改,我想周国平老师书中有他自己独到的想法,各位看官也有自己的建议,我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把心安顿好,把心灵放到某一角落,让它尽情的发现它的价值,尽情的展现它的光芒,让人性有更好的进步,人类能更好的和谐共存。
张宁
于2011年7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