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GC时代下“酒香也怕巷子深”的思考

最近因为临近张宁网成立第5000天,准备重新设计开发张宁网。结合调整个人一些创作思路和宣发体系,密集接触了很多个主流平台以及相关的课程和训练。在昨天的《慧响拉呱》节目中我也有提及过慧响后面的调整定位和整体思路框架。

定位:[28:30] 在千岛湖放空自己后,重新对“慧响”个人IP的设想的曝光

当然,在接触的过程中也交了些许的学(韭)习(菜)费用,又思考了下现在互联网xGC平台的逻辑。

我提出的xGC指的是:UGC、PGC、PUGC三类生产内容模式,分别指用户生产内容、专业(一般指机构)生产内容、专业用户生产内容的英文缩写。

我发现,现在很多人都对“酒香也怕巷子深”这个谚语的翻版深信不疑了。毕竟目前国内互联网的xGC平台做大的就那几个,人人都对平台的流量如饥似渴,也因此为了迎合平台,对平台的一些规则和算法进行了不少的研究。“跟着大佬有汤喝”总是没错的。

在二级市场,这样类似的现象被从业人士称之为“蓝筹”、“龙头”、“概念”。跟对蓝筹,低位上车,必然有肉吃。

不过,在我接触的几个课程和训练之中,能够把迎合平台这个问题能点明,而且同时强调内容重要性且时刻提醒不能放下内容重要性的,现在,只有一个。其他的课程或者训练,都有发起者本身的一些私心在里面。这种私心无非是希望,内容创作者要深刻学会自己平台的规则,以便自己掌握这批用户,使之不要溜掉。也因此,在这些课程之中,更多的学习的并不是内容的研究,而是技巧的灌输。

技巧的灌输,类比到二级市场,特别像一些优质的企业,在年报上各种造势的样子。让众多散户投(韭)资(菜)者深信不疑,未来前景广阔。

为什么是技巧的灌输?因为只有技巧这种东西,是可以与平台的相关规则固化的。

这其实就容易让很多内容创作者误认为,完全是平台帮助自己成就了一切。其实,平台和内容创作者是互相成就的,平台的流量是因为优质的内容吸引了用户,而吸引的用户中的优质内容创作者也会反哺优秀的平台。而你的内容是优质的,那你完全可以在多个平台去做,扩大自己内容的影响力。

当然,很多看懂这种套路的内容创作者,一边学习着这个平台的规则,一边也会了解其他平台的模式与逻辑是什么样的,然后打造自己的内容能够平衡一定的共性,使之能够在多平台发布。

这有好处吗?有。刚才我提到过,现在xGC平台做大的就这几个,很类似二级市场的蓝筹。但蓝筹永远都在变,即使是成熟市场的漂亮国,道指每十年都会有一些公司退出,也有一些新公司进来。作为投资者来说必然不会在一个篮子里面把所有鸡蛋都扔进去。必然是蓝筹和成长都会要考虑放置。其实这种说法也很像做短线的朋友经常提到的“风格切换”。多个平台的内容放置,其实就是鸡蛋放入多个篮子的过程。大平台可以快速孵化内容成型,也可以迅速对用户做一个聚集。而一个小平台,通过合适的协议达成,将内容投放过去,也是一种对其未来的认可和投资。万一平台发生了“蓝筹”的演变,而你也正好在这个平台上持续耕耘,这,岂不美哉?

但是,这样做问题在哪里?问题就在于每个平台的规则不一样,如果你要求通用投放,你需要对自己的内容做出一些牺牲;而你如果打算分平台投放,又需要付出额外的制作成本。另外就是如果你考虑了变现,那在多渠道投放可能会让ROI降低。还有就是所投放平台的发展前景,是否有一定潜力会在未来成为主流梯队的xGC平台。

最近密集接触的几家平台,不论是做视频,还是音频,以及文字内容创造,感觉每个平台都挺有意思的。有热情好客能给你建个小群服务你的,有聚集大群一起讨论共创内容的,也有免费提供内容创作培训以及内容渠道同步节省创作者精力的;当然也有所有平台审核都无问题结果该平台内容杯具只因为你后面没有提他们平台的名字,也有收了钱之后还需要共同商业互捧并且只有所有活动都得按照从来没有说过的潜规则让平台开心之后平台才会给你一丁点好处而且还得追着要这些好处的平台。

为啥我知道这么多?因为上面这些我都接触了一遍,有知识的是真学了知识,开阔了认知的也阔了认知,认识了有趣的人也有有趣的人认识了(听君一席话,如听一席话(狗头))。该夸的,必然要夸。

当然,当韭菜交了钱的真的就当韭菜交了钱了(狗头)。韭菜都当了,还不让韭菜说话?大癌股都没这本事(狗头)。毕竟,也不可能我说一句话,就能挡住人家马上上市圈钱(狗头)。在资本面前,人微言轻。难得糊涂,当玩笑就好。

但是,对于优质的内容创作者,大可不必对“酒香也怕巷子深”这个改版的谚语特别恐慌。平台与内容创作者是相辅相成的,优质的平台必然会吸引到优质的内容创作者,优质的平台也会与优质的内容创作者互相成就。只不过,在一些问题的处理上,需要时间的发酵。要我说,我觉得,这个谚语,应该改成“酒与巷子,密不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