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前女友恩爱的那些年,我竟痛失35亿美元的财富?

今年国庆节,过的相当充实。

前三天在上海剪片子、爬格子、做节目、发表各种生产的内容、分析平台数据。中间几天陪一直没机会出门的父母去北京旅游。旅游的几个晚上还补了理应节前答应别人发的文稿,跟之前北京一起干活的同事约了个饭,顺便做了些视频技术教程的素材以备回上海剪一下发出去。然后回家再收拾行李返回上海。

我是感觉,肯定有人比我事儿还多,我这也不算啥了。不过国庆节在家的时候在翻家里老电脑的硬盘,发现了一些挺有意思的东西,大大小小的。其中,有一个大二上的一次创业活动的记录照片勾起了我的兴趣和回忆。

IMG_1894

这是院学生会的一个部门组织的一次创业大赛活动,当时参赛也是机缘巧合。这个创业项目正好是我当时正在筹划的一个,只不过当时没有BP,只有一个思想在头脑里,并没有形成在纸上。但是正巧有个这个活动,然后院学生会这个部门跟我们院新闻中心关系还是不错的,反正不知道怎么着阴差阳错我就报了个名,把这个想法的东西做成了个PPT就去参赛了。现在想想当时还是有点勇的(狗头)

我记得这个活动有十几支创业项目,最后我这个项目打分排名第四,我也经常在某些合适的场合在履历上写上这段经历。

赛后合影期间,一个评委——一位天使风投VC——也留了联系方式,对这个项目也有点兴趣。不过因为我自己对这个项目的想法不是特别满意,一直觉得商业模式没有走通,不成熟;再加上参加比赛的团队成员真正想做这个项目的寥寥……

当然还有个最重要的,在比赛后没两个月,我脱单了(狗头)这个热恋嘛,经历过的人都懂。天时地利人和没有凑齐,也没有好意思跟这位天使投资者联系。这事儿也就算暂时搁置了。

7293

其实这个项目的PPT我还有留,看到这个照片的时候,我又去翻看了下自己当时的PPT。其实在7年后的今天来看,经过市场验证后,有些东西确实是可以做的,比如这种众包模式的P2P,类似达达同城快送、顺丰同城快送的模式。

但我这个项目本身,当初我其实是以兼具社交的属性的商业模式去出发的,到现在为止仍没有做到。虽然在2016年前后,支付宝曾经上线过一个短暂的类似我这个设想的项目的功能,具体功能名我一时半会想不起来了,而且该功能也是有刻意向社交方向引导,但是该功能最终的社交功能也不了了之。这在我下面摘出来的PPT里,可窥见一斑。

1-6
1-9
1-18

不过我很好奇现在众包的市场市值咋样,毕竟现在的众包其实主要还是存在于外卖行业,在代送、代买和社区团购方面也有起色,但也是外卖促进了众包这样业态的多样化。虽然在近两年,由于某些平台本身的问题,导致了很多类似“困在算法之中的外卖员”、“平台将责任推卸给外卖小哥和顾客”等不愉快的事情发生。但是就商业模式本身来说,众包这种模式的确能够满足必要的需求市场,他对于促进商品的精准匹配和“最后一公里”,有了十足的增效。这种商业模式本身,其实是为了提高其他市场参与者的效率的一种模式。

于是,我就查了下现在比较大的达达平台的情况。不查不知道,把我吓一跳。

啊这……达达上市一年多了我竟然一点也没印象……好吧原谅我近几年确实反应有点迟钝。

在该文下面,有对达达上市前这几年的简单回顾:

2014年,蒯佳琪创办了达达物流,这是国内最早开始做众包物流的平台。

最初,达达选择社会上大量有闲置时间的人员来做配送,主要是保安、保姆、保洁这三类,作为一家同城速递信息服务公司,达达的订单最初大多来自饿了么、美团这样的外卖餐饮,随着新零售的发展,达达在日益便捷的最后一公里配送场景里崭露头角。2015年达达还曾尝试拓展外卖业务,不过在激烈的外卖竞争中“悬崖勒马”。

当年外卖订单的爆发式增长,曾让达达抓住了机遇,2016年4月15日,达达与京东到家合并,达达又拿到了大量的超市零售外送订单,蒯佳琪又一次“押对了”。这场被称为即时配送领域的收官之战,双方正式合并为“达达-京东到家”。

恩?2014年?

这么算,我是不是在这几年热恋时,错过了35个亿啊,还是美金(狗头)。

当然,这么说有点自己往脸上贴金的可耻行为了(狗头)其实这个项目本身当时增加社交属性的时候,也有人提到过关于这种社交属性如何做下去的问题。当时人人还是存在的,微信、QQ以及飞信(现在叫和飞信,中国移动推出的即时聊天软件)是大学生多种主流社交软件。我当时的想法就是,依靠这些平台来引流。

不过目前来看,如上文所说,这种众包的模式,由于增加了利益的交换,本身发展社交就很弱。毕竟挣钱已经很不容易了,还要加这么多人去认识,也是一种累人的功能,做大的可能性极小,还不如砍掉这个属性,直接作为一种提高市场要素流动效率、增加合理匹配资源的工具这种单一且垂直的商业模式来的更有意义。

但是看了下达达的发展历程,截图中的一句话也概括了它最终上市的艰辛:

兴起于外卖,发展于新零售。

对于我这个帮易帮的项目,在达达IPO后目前的主营业务中,这其实只是一部分罢了。虽然在起势阶段会有很稳定的现金流,商业模式也可以完全走通。但是他本身是有一个天花板的:由于作为提高效率的商业模式,其实这种项目也仅仅只是一种工具,对于依附的平台的依赖性会十分严重。只是因为在2014年以后到现在的这段时间,从外卖、代买,到代送、同城急送、社区团购,这些业态一直是变火的趋势,所以众包的模式也处于一种业绩上升的状态。

不过达达看到了这样的瓶颈,也及早的找到了破局,在新零售和社区团购方面占有了一定优势。至于后面如何发展,我觉得可以拭目以待下。不过我认为,众包的业态可能在同城这个细分垂直,可以往一个与快递、物流互补的方式,以及在文创方面获得一些意想不到的发展。

当然回到一开始我设想的这个项目,我个人觉得目前可以宣告这个项目本身是破产了的。当然总结其失败的原因,其实有很多因素,但我觉得如下这几条是比较重要的:

  1. 创业的天时地利人和:天时——需求并不是在培养阶段或者爆发阶段,而是刚刚有起势,有入局者但入局者不多;地利——政策支持、资金支持、地域产业链或人力资源能够支持;人和——能够有一同创业的伙伴,有志同道合且思维一致,能够一起把这个事儿心无旁骛、毫无顾忌的干好。
  2. 商业模式走通极其重要,虽然我这个项目破产了,但是好在破产在襁褓之中(好像幸好的这个点有点奇怪(狗头))。并没有因为投入资金导致商业模式要重新调整,损失投资者资金。毕竟投资者还是相信你这个商业模式才投资给你资金,如果这个商业模式本身就有问题或者无法走通,浪费了投资者的金钱,也浪费了创业者的精力。所以商业模式一定要走通后才能动手。
  3. 商业模式走通需要有科学的方法去向市场要答案。这个项目本身其实BP都没有,后面虽然又有重启,也尝试运营了一段时间,但是由于对市场缺乏科学的摸索,没有总结反思,也是一个失败的原因了。
  4. 上面几点的问题,其实对于大学生创业来说基本很难解决,因此无法解决这些问题的话,不建议大学生盲目创业。尤其是开个网店参与地摊经济之类的就认为是创业了的思想更不要有。创业其实是一个严肃的事情,对自己负责,对投资人负责,对用户负责。
  5.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商业模式上很难有十全十美的既要又要,必要时该舍弃就得舍弃。恋爱和赚钱好像也很难兼得啊,所以说创业建立事业不能谈恋爱? Robin Li等:?

失败了不可怕,该总结的必然要总结。其实还有很多的因素,罗列起来就没完没了了。虽然可能在另外一个平行世界,我可能把这个商业模式走通了,然后有可能获得了这35个亿美金。但是在我现在的平行世界,在那些日子里,还是有甜甜的恋爱在陪伴着我是吧。

虽然,好像我现在的状态是,钱也飞了,爱情也没了?

看来,只有我受伤的世界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