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2009年第三季的中国杀毒软件市场,被一枚石子激起了狂澜,这就是奇虎360推出的免费杀毒软件。免费一出,众神烦恼,昔日的盟友打起了口水仗,拟定的上市计划传闻搁浅,各老牌的杀毒大腕不得不追随免费后尘……
业内业外更是一片惊呼,一个新的盈利模式正在试水,一种免费的商业模式正在塑形,而未来的互联网世界,似乎是免费独步的天下…… 但事实果真如此吗?
“迟早的事”
2009年10月20日,一向举止惊人的奇虎董事长周鸿祎正式推出了自己酝酿已久的首款免费杀毒软件,发动了令杀毒软件市场措手不及的“免费战争”。且战端一开,便气势如虹,战果辉煌。根据艾瑞咨询的市场监测,免费推出5天后的10月25日,360免费杀毒软件的覆盖人数便达2680万人,超越了国际杀毒大牌卡巴斯基,排名第四;一个月后的11月25日,这一数字更飙升至5000万,排名第二。与此同时,360安全卫士的装机量达2.5亿,覆盖了70%以上的中国网民,奇虎因此成为无可置疑的杀毒软件老大。
这一战果甚至超越了周鸿祎的预期。他一直是比较鄙视中国杀毒软件市场的,称它是“长不大的市场”。因为在过去20年间,这个市场在最高销售额的2008年也只有12亿元,2009年则连10亿元都没到,而随便一家互联网上市公司的市值都远远将这个数字抛在身后。
正略钧策管理咨询公司合伙人吕谋笃认为,周鸿祎推出免费杀毒是一个必然,是迟早的事。理由是,杀毒软件是奇虎360拥有的最重要的一副杀手锏,“他肯定要走这一步。他最初卖卡巴斯基产品,后来和国内的一些厂家也在谈这个事。360的发家,也是杀毒软件带来的。也就是说,网络终端客户的杀毒需求,导致了360的发展壮大,所以它的杀毒软件无论是对它的安全平台还是企业,都是很重要的支柱。”
当然,周鸿祎并不指望硬生生地从国内杀毒软件这个狭小的市场切下一块大蛋糕来,“我们的目标是通过提供免费的基础服务得到用户,建立品牌和影响力,最终通过增值服务获得收入。”为了解释这个目标,360的高层们开始了他们新盈利模式的多方位诠释。周鸿祎更热情地推荐业内业外人士都读一读克里斯·安德森的著作《免费:商业的未来》,并强调此书的主题:“免费就是这样一种商业模式,它所代表的正是数字化网络时代的商业未来。”这正是360推出免费杀毒的根本动因。
依照安德森的理论,这种新型的免费商业模式,是数字化时代的一个独有,它有别于以往建立在物理原子基础上的经济学,是一种建立在以电脑字节为基础上的经济学。在这种经济学主导的网络世界中,我们身边的物品将变得越来越便宜,最终不可避免地趋于零化。
而这种神奇能力的发挥,有赖于聚集起互联网庞大的用户量和高涨的人气。用户数目越庞大,其边际成本才越趋近于零。也就是说,在互联网的免费商业模式中,用户数太少了,1%的付费用户承担不起其他99%免费用户的成本,这个免费商业模式也就不存在了。周鸿祎是这样解释他的免费理念的:“只要是人人都需要用的互联网服务,一定就应该是免费的。而只有少数人需要的,就可以收费。有一定数量的用户群之后,就可以推出增值服务了,”而“互联网上有80%不愿意花钱购买杀毒软件的庞大用户群体。”
在吕谋笃的认知中,360和一般的杀毒软件的竞争,根本不在一个层面上,“360免费杀毒软件仅是360系列软件方案中的一个最核心的产品,”而就其整体战略和商业模式来说,推出免费杀毒软件只是奇虎用来增加客户群的一个手段,“它的本意是要打造一套终端解决方案。”
吕谋笃认为,如果从奇虎的整体战略去考虑,就能清晰地看出360推免费杀毒的脉络和野心。“它要打造的是一个平台,走的自然不是小软件的路子。它用免费杀毒来吸引客户,解决的是终端客户要解决的所有电脑的问题。”出身中关村的吕谋笃,原来帮很多朋友解决过电脑问题,但现在有朋友找他,他就直接告诉他们,在360上找相关的软件处理。“对电脑比较初级的用户来说,360提供了一个有用的工具,一整套解决问题的方案。杀毒软件是支撑这套方案最核心的功能。”而今后随着“胖客户端”的消解,许多软件企业互联网企业包括微软都会走这个路子:有自己的通用系统,然后集中了很多小软件。“奇虎其实就是把许多小软件糅在一块儿,往平台方向走,等桌面的操作系统发生变化后,再收费。它和微软走的是两个不同的路径,但目的是一样的。这是一个很大的事情。现在回过头来看,杀毒软件只是其中很小的一个点,但又是支撑其核心竞争力的一个很关键的点,所以它推不推出免费都不是太大问题,而推出则成为其吸引客户群的一个重要手段。”
周鸿祎曾经激烈地抨击收费杀毒软件的暴利,“杀毒软件成本极低,他们的引擎技术十几年没有动过,研发也没有花多少钱,每年靠一些人整理病毒库换新版本,再拿出去卖给网民,挣钱几亿。”“没有了网民,所有互联网公司的价值都等于零,因此,让网民为自己电脑安全买单是不公平的。”2009年,360总裁齐向东还体贴地为网民算了笔账,“按非免费杀毒软件单套100元的价格估算,360已累计为网民节省了50亿元,我们的新目标是在年底前装机超过1亿台,实现为网民节省100亿元。”
360轻松地拥有了上亿用户,外界曾猜测,周鸿祎可能要引进广告模式,但他立马否认:“有一定数量的用户群之后,奇虎360就会推出增值服务,但不会在软件里搭载广告,广告不是我们的方向。”吕谋笃认为,周鸿祎说的是大实话,“他确实不会以广告为模式。奇虎在大战略上走的是微软的路子,为终端用户提供平台解决方案。不同的是,微软走的是操作模式加小软件,往平台方向走;360是小软件集成操作系统。那未来它的方向就肯定是不能容忍广告的。也就是说,如果你的桌面系统全是广告,那就太不好玩了,所以它必然会抛弃广告模式。”
但免费并不是要“裸奔”,在免费的背后,周鸿祎必然有精心设计过的盈利模式。吕谋笃认为,“360作为一整套系统的解决方案,它是可能基于方案或者基于服务去收费的。比如一个机器一个终端,我给你提供一整套的管理方案,或者服务,然后整个收几十块钱,是完全可行的。”这种模式完全抛弃了原来的广告模式和卖软件模式,顺应了目前正在进行的整个信息化和收费模式的变化。
其实,周鸿祎在推出360免费杀毒的同时,也为自己的新盈利模式描绘了一幅相当诱人的蓝图:如果每个服务有1%的人愿意付费,一项服务只收10元,3亿的网民基数,一个月就能收3000万元,一年就是3.6亿元。而多推几个这样的服务,就可以在安全市场切下更大的蛋糕。“就像网络游戏在中国的成功很大程度是因为免费,我相信安全市场和网游一样,在免费之后,通过增值服务和高级服务收费,完全有可能从10多亿涨到100亿。”
易观国际咨询公司一直对奇虎360的战略进行监测,该公司咨询顾问王莉娟认为,“360推出的免费杀毒,准确地说,并不是一个杀毒软件的定位,而是360安全卫士、云安全的定位,杀毒只是它其中的一个功能。”说到底,周鸿祎是要以免费搭建起一个安全平台,这个平台不是单一的杀毒软件,而是依靠一个多产品组成的平台环境去持久、稳定地占有市场。打开360,就可看到一系列涉及桌面安全的产品,包括360安全卫士、360保险箱、360安全浏览器、360杀毒软件等,这些构成了360安全平台。
“在软件市场,愿意买单的消费者寥寥无几,大家吃免费的午餐已经吃习惯了。如果免费的东西比较好用,用户对于增值服务也就愿意买单了。”应该说,周鸿祎的新盈利模式备受业内人士称赞,有人甚至誉之为“互联网上的国美、苏宁”。王莉娟则从消费层面,肯定了它的可行性,“比如360的一些增值服务费用并不很高,用户觉得用这个比较合算,也就愿意去花这个钱了。”而且,这和用户花钱买一个正版的杀毒软件是有区别的,因为360提供的是一整套的安全防护方案,“在网络安全中,木马是个比病毒更大的威胁,他们攻击的是第一层面,360的杀毒定位是在前端的,也就是在第一道关口防御木马,而瑞星和卡巴斯基,是用户的电脑出现问题后,帮用户杀毒,两者是有区别的。”
360免费杀毒之前,所有的杀毒软件都是针对C端,也就是对用户端收费的,而“360的盈利模式其实是对B端收费的,也就是对企业端收费。我们从互联网大的市场来看,B端收费应该是个比较成熟的盈利模式”,王莉娟表示,奇虎已经在和一些网游的厂商合作,为他们提供一整套的安全系统。
现实是,在赢得累计装机量过亿的庞大用户下,奇虎360也很快获得了深圳快播、广州酷狗及迅雷等互联网新贵的拥趸。就连杀毒软件业同行在攻击360的同时,也不得不承认免费的巨大威力。
2009年11月26日,周鸿祎与音乐播放软件商酷狗总裁谢振宇坐在了一起,双方合作标的是360为酷狗用户提供终身免费的360安全套装,而360将获得分享酷狗超过1.5亿的庞大用户的回报。而此前的11月17日,360与高清视频在线点播技术提供商快播科技也进行了类似合作。不久,迅雷也通过该模式搭上了360的免费战车。而土豆、爱国者等软硬件厂商也纷纷表达了对奇虎的支持。周鸿祎当时表示,接下来还将有近10家软硬件厂商加入360的阵营。“其实现在VC之所以不断地给奇虎投钱,就是看重它的大战略方面的构想,而不仅仅是一个杀毒软件。”吕谋笃如是评价。
周鸿祎多次表示,自己最佩服的就是腾讯,“靠QQ起家的腾讯拥有中国最好的免费模式,以免费服务获得巨大的用户群之后,再接触到用户的成本几乎为零。像腾讯如果推出新产品,只需要在自己的用户中做个介绍,一夜之间就有很多人去用。除了增值服务收费外,对市场成本的节省以及巨大的品牌价值,是免费模式得来的无形资产。”在腾讯模式的牵引下,周鸿祎准备推出的自己第一个增值服务是“安全存储”。
吕谋笃认为周鸿祎走上腾讯之路也是必然的,“它已经在做这个事了,只不过腾讯是自己开发,而奇虎是融合许多别人的东西,是个资源的汇集整合方。目前在应用上,360已经融合了许多小软件,但和腾讯做的其实是同一件事。”
事实上,仅仅通过游戏、浏览器、安全软件等产品,奇虎2009年已从众多合作伙伴那里获得了亿元量级的收入,其盈利状况超出很多人的猜想。
2010年1月4日,有投资人士透露, 奇虎360已完成新一轮近6000万美元的融资计划。不过奇虎360有关人士却表示,公司目前并不急于上市,而是专注将平台做大。而根据网上的传闻,奇虎的这笔融资早在两个月前就已谈妥。更实际的情况是,奇虎还将联合数家风投机构启动大规模的投资动作。周鸿祎曾表示,360并不缺钱,“通过提供免费的杀毒软件,360平台上的用户越多,其盈利价值也就越大,前提是我们必须把产品做好,因为对用户是免费的,他的更换成本为零,如果你的产品不好用,他会毫不犹豫地把产品换掉。”此番言论,也可算作是他对360免费产品可靠性质疑的回击。
不变等于等死?
对于周鸿祎的长驱直入,被“免费”动了奶酪的杀毒软件老牌霸主的瑞星、金山、卡巴斯基等都感觉很受伤,为此它们开始了或明或暗的抵抗。
首先是360昔日盟友金山开始发难,而且一出手便火药味十足。2009年11月19日,金山新闻代言人李铁军在其个人博客公开指责360恶意竞争,言辞激烈,并直接冠以“流氓”之称。同日,金山官方BBS又发布了一份关于 “360安全浏览器屏蔽金山网盾”的公告。此后3天,两家公司开始连续的声明论战:360指责金山软件错误造成360浏览器崩溃,称金山是因360免费而有意报复;金山则接二连三地在声明中宣传自己的金山网盾。至此,两公司进行了数月的安全服务合作也画上了句号。
其实,分析一下金山被免费击中的伤势,就不难理解它的率先发难。在金山的业务中,最赚钱的是游戏,其次就是杀毒。2008年金山全年营收2.014亿元,净利润近1亿元,金山毒霸在其中功不可没。360一推免费杀毒,几乎砍掉了金山的一条腿。面对360的免费攻势,瑞星和卡巴斯基至少还有线下渠道可以创收,而Macfee、赛门铁克、趋势科技原本就专攻企业级市场,瑞星在企业级市场也同样实力雄厚,而金山对此却几乎手无寸铁。而就在双方开火前,360还代理着金山毒霸定制版的销售,且两家都摆出了合作共赢的姿态。
商场上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时为杀毒软件业老大的瑞星,在360正式推出的当日就公开表示:那些免费的杀毒软件,主要是将杀毒软件的少部分功能拿出来做一个安全工具,只能查杀几万种流行木马,功能不完整。第二天,瑞星就推出了2010产品的全线免费半年,并开始了包括邮件营销、在线广告在内的一系列免费赠送。
与此同时,卡巴斯基负责人也在接受采访时称,基于需要不断更新的技术来应对新的威胁和挑战,一款好的安全软件是不可能做到免费的。金山高层更在不同场合多次提醒消费者提防“免费大餐”。随即,金山和卡巴斯基也推出了他们的免费或半年免费产品。就在11月,卡巴斯基刮起年末优惠风暴,大手笔地回馈用户:“加30元多得一套。” 金山高层更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金山旗下全线产品未来也将全部免费,通过服务收费。
可以说,360免费杀毒的推出,几乎改变了中国杀毒软件市场长久以来的生态环境,但各大杀毒软件厂商也并没有坐以待毙,只是其中的代价、成本和滋味,只有自己知道了。但改变却是实实在在的。“针对免费模式所作出的调整,让目前的杀毒软件市场再次趋于平衡,市场份额在短期内不会有太大变动。”一位业内人士表示,瑞星在企业级市场依然具有稳固的话语权,而金山在频繁尝试与互联网公司合作,寻找新的用户基础。
但360免费杀毒之后,留给瑞星、金山等推销免费杀毒的其实是个贫瘠的市场。2010年1月4日,就在奇虎传出融资6000万美元的同日,某网站爆料,瑞星筹划已久的上市计划已在数月前搁浅,部分股东提出撤资要求,瑞星正极力筹资回购约占总股本20%左右的股份,而瑞星高层也纷纷离职。对这一爆料,瑞星极为震怒,表示相关报道严重失实,称已将此事移交给公司法务部处理,并强调瑞星为股份有限公司,非上市公司,无法收购本公司股份,中小股东也无法用股权套现。但是不容回避的是,外界普遍了解,此前的瑞星曾两度启动上市计划:2007年上市地点定在纳斯达克,2008年目标是香港主板,2009年这次,是准备在国内A股借壳上市。
其实在360免费推出之前,作为国内杀毒软件业的老大,瑞星还是活得相当不错的。2008年,瑞星在国内首次提出云安全架构,2009年,瑞星又对这一架构进行了诸多技术革新,并通过云安全系统对1.5亿用户的电脑进行了安全探测,获取了大量数据,这些数据并很快被反馈到新软件的开发中了。云安全是一项规模宏大的投资,此前业界曾有预测,云安全将带来安全产业的新一轮洗牌。
但人算不如天算,2010年新年伊始,瑞星云服务软件就因为干扰网络搜索,首先遭遇来自用户的质疑,许多网民在百度里提问:“百度搜索出来的网页后面带的瑞星标志怎么去掉?”
卡巴斯基是俄罗斯著名的杀毒软件,此前一直以“专业杀毒”的美誉受网友追捧。2006年,卡巴斯基在中国的代理商和奇虎360开始了“捆绑免费合作”。具体是,用户下载360之后,可以免费获得卡巴斯基半年免费版的使用权。不到一年,卡巴斯基就因此积累起几百万用户,坐上了国内杀毒软件前三的座椅。
也许因为有了这段前尘姻缘,卡巴斯基在面对360免费杀毒时表现相对温柔。360免费杀毒推出一个多月后,卡巴斯基高层才予以正面回应,称“卡巴斯基是免费的先驱,所以知道免费能带来什么好处,免费能够带来哪些威胁,但是360这些免费杀毒软件完全不能影响到卡巴斯基这样专业的杀毒厂商,所以并没有特别去关心,也不会真正考虑去应对什么挑战。”
而当个人杀毒软件市场厮杀白热化时,各安全厂商也开始寻找新的市场增长点。王莉娟表示:“随着360免费杀毒软件的推出,个人杀毒软件的价格门槛已迅速降低。杀毒软件厂商在经历了多年单一的收费盈利模式后,也开始了新盈利模式探索,而对互联网应用细分市场的深入防护,将成为安全厂商重要的方向之一。”
卡巴斯基更是将目光投向了企业级消费市场。2009年11月底,卡巴在全球发布了企业级安全新品。这款产品是由多个产品线组成的安全解决方案,几乎能覆盖目前所有的终端设备。2010年1月7日,卡巴斯基亚太区技术副总裁王南表示,卡巴斯基2010年主要将把目光投向中大型企业级市场,并打算在新推出版本中,让中国的企业级客户更早体验Beta版本测试。
对于360免费杀毒对国内杀毒软件行业的影响,吕谋笃认为,虽然360和一般的杀毒软件不在同一层次上,但它对一般的传统杀毒软件的影响却是致命的,因为它从根本上改变了杀毒软件市场的运作模式。而且,即使是奇虎不做,也会有别的企业来做。“杀毒软件会因为主流产品或更高层次产品的出现,慢慢像其他软件一样消亡。而杀毒软件之所以比别的软件坚持得更久一些,是因为它市场的特殊化,客户对安全的要求不太一样。说到底,杀毒软件只是信息化里的一个很小的点,门槛本来就不高,当人们对网络安全的需求能够融合在一整套方案里解决时,传统的杀毒软件也就到了要寿终正寝的时候了,如果它们不转型,竞争就会把它们压得很悲惨,最后就会做死。”
相对于吕谋笃的激烈观点,王莉娟认为360免费的推出,对国内杀毒软件市场的冲击是存在的,但还不至于致命,“会影响一些市场份额,对于那些习惯用免费产品的人,它会被更多地使用。但360安全卫士包括一系列产品:安全卫士、浏览器、安全箱、杀毒,杀毒只是安全卫士下的一个产品,这么一个免费小产品的功能,要和正版的瑞星和卡巴这样专门的杀毒软件功能一样是不太可能的。”
“360免费杀毒的用户分为几类,一是活跃用户,就是经常使用也知道自己使用了360免费杀毒的用户,还有就是网络和电脑知识不太多的用户,当电脑出问题时,他们可能在专家或朋友的建议下安装了360。360免费杀毒在他们电脑中是运行着的,但他们自己并不知道使用了该产品,360的用户很大一部分是这样的用户。也就是说,360免费杀毒虽然市场占有率很高,但用户对它的认知度并不高。”王莉娟的看法是,360免费杀毒是不可能替代专业的杀毒产品的,因为肯花钱购买专业杀毒软件的人,也是对安全非常重视的人。而更重要的是,360免费杀毒的定位,也不是要取代瑞星、卡巴斯基。“它免费后有了庞大的用户群,对B端来说,是一个很好的资源,对企业端推广产品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平台。”
免费赌明天
在360免费杀毒推出前,套装软件占据了杀毒软件市场的主流。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08年年底发布的《中国网民信息网络安全状况研究报告》显示,有70.5%的网民选择使用安全套装软件产品,其中瑞星占据了49.7%的市场份额,其次是卡巴斯基和金山软件,分别占到市场份额的17.2%和14.6%。而在使用非套装杀毒软件的网民中,瑞星和卡巴斯基分别占据41.8%和30.8%。
“对于今天中国几亿的互联网用户来说,安全已经成为基础服务,如果不能安全地使用互联网,互联网本身的价值就丧失了,而基础服务一定会走向免费。”周鸿祎的依据是,在360免费之前,搜索 、邮箱、即时通信、音乐等互联网业务已约定俗成地成为免费大餐,免费安全服务没有成为例外的理由。更重要的是,在360推出免费杀毒的身前身后,免费的追随者并不孤独,互联网因免费而成功的案例比比皆是。免费,正成为一代人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模式。
实际上,作为最成功的互联网企业Google,一直以来就是免费的倡导者和实践者。为了叫板微软的版权收费,Google先后将自己的图书馆资料检索、邮箱、地图、照片管理、办公软件等项目,都拱手免费,Google因此成了全球最著名的互联网企业。
巨人、盛大的“游戏免费、道具收费”策略,则是免费的另一个版本。免费5年后,网游的用户从1000万疯长到两亿多,收入从20多亿激增到2009年的300亿。腾讯的QQ早被视作免费的经典商业传奇,2009年9月,腾讯市值已达2318.43亿港元,超越ebay、雅虎,成为市值全球第三大的互联网公司。
互联网从诞生的那一刻起,人们就习惯了免费。与免费成功相对照的是,互联网上因收费惨败的案例也很常见。最著名的是2002年,263与网易在邮箱是否收费上的较量。收费前,263的用户规模、邮箱业务和影响力都远超网易;收费后,263市场份额急剧缩水,现在则几乎消失于网民的视野。而一直坚持免费邮箱的网易,在赢得了大量忠实用户的同时,也扩大了品牌的影响力,并给网易其他业务输送了大量用户。即便是已拥有足够大用户量的QQ和阿里巴巴,只要一收费,大量的用户也立即流失。可是说,互联网几乎还没出现一上来收费就成功的先例。
实际上免费杀毒不独360,大洋彼岸的微软也已加入到免费军团。2009年9月30日,微软宣布其免费杀毒软件MSE正式版发布,只要使用的操作系统通过微软的正版认证,用户就能通过互联网免费下载、使用并随时更新MSE。MSE正式版发布一周,下载量就达到150 万。业界因此评论:“相比360的免费杀毒,微软免费杀毒无意搅局,却成为这个行业事实上的最大搅局者。”
免费没有回头路,但免费在现实中还存在巨大争议。吕谋笃认为,纯粹的免费是不存在的,“免费只是吸引眼球的一种手段,也就是免费是前台的广告,后端紧接着的必然是一种盈利模式。很多免费的客户端软件不都消亡了吗?所以免费一定会和它的服务和赢利模式结合在一起,单纯的没有任何盈利模式的免费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以免费为号召的商业模式会不会成为一种趋势,未来的杀毒软件市场又会是怎样一幅图景?吕谋笃认为:“免费商业模式肯定会成为一种趋势,免费加合理的赢利模式,会成为未来信息行业包括互联网行业的一个主流的运作方式,因为它们免费的成本较低,不像传统的制造业,所以免费就成为非常好的一个营销手段。”
不管怎么说,免费是勇者的姿态,因为中国杀毒软件行业的营销模式多年来就一直没怎么变过,“从1995年开始,它的营销模式,包括它的生产方式,其实都是很僵化的,如果不加改变,那对这个行业来说,就是消亡。”而未来,很可能是操作系统往安全方面发展,“微软不是在做杀毒了吗?还有那些方案经销商,在这两方面的夹击下,传统杀毒行业的空间会非常小。它未来的赢利模式,应该是找一些好的盈利方式和合作方,走出去会好些。”吕谋笃说,融入主流才有生存的机会,过去许多行业因为关注不到大背景大模式的变化,都消亡了,“像原来的传统相机行业,因为数码相机的出现,那么大的一个行业说没就没了。”
在吕谋笃看来,杀毒软件行业的转型和变革实实在在地开始了,“这个转型过程大概是三到五年,取决于整个桌面操作系统的发展和进程,它应该是同步的,习惯的改变需要一些时间,然后还得和终端的环境结合在一起。”
但另一种意见则温和得多。易观国际方面就认为,360免费杀毒的推出,加速了杀毒软件价格的下降趋势,为保护已有的市场份额,各大杀毒软件厂商都采取了跟随战略,未来的个人杀毒软件市场会呈现免费与收费模式长期并存、杀毒软件与互联网应用融合的两大趋势。理由是,从盈利模式角度看,多元化趋势已很明显,各阵营的厂商根据自身的特点开始了自己盈利点的探索;而从产业趋势来看,网络安全将和互联网应用进一步融合。随着诸如银行账户、虚拟财产安全等个人信息安全的应用越来越多,网络病毒、木马、钓鱼网站等黑色产业链也进一步壮大,网络安全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对此,杀毒软件的保护已难以全方位关照,这就要求保护的链条延伸到提供服务的企业端,这种趋势从MSN和金山、江民和腾讯的合作就能看出。
“未来免费和收费共存的几率非常大,因为不能指望免费的杀毒软件解决所有的安全问题。如果不付费,最多也就是个标准化的套餐。出现新的病毒或者木马只能依靠收费的专业杀毒软件来更新病毒库,提供新的杀毒方案。”王莉娟认为,做免费产品虽然是B端收费,但投入的精力和财力是有限的,这涉及到一个成本问题。作者 严葭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