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个人心记

大一上学期我的学生会工作总结

这个是大一上学期在学生会工作的总结,我觉得“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就公布出来了。不论是各位看到了什么赞成或者反对乃至让你生气的东西,只要你觉得有用我就很欣慰了。欢迎各位在评论框中吐槽~

工作总结(2013)

张宁

经过将近半年忙碌与紧张并存的工作,大学的第一个学期过去了。回顾总结,感觉一切都过得如此之快。而在信息学院学生会媒体设计部工作的这一段时间,让我觉得有一些感想务必拿出来与各位分享,希望在未来的学生工作乃至整个就业生涯中都有所启发和共鸣。

余人无知,感想浅显粗疏,如可去粗存精之用,善莫大焉。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前天,无意中发现在硬盘角落竟然有册子.in这个博客在2012年中备份的数据,这让我喜出望外,赶紧在本地wamp上进行初步调整(跟原张宁网、ZNing~的情况如法炮制)之后接着上传至张宁网博客,于是节省了我很大一部分心思去导入数据了。最终,张宁网还剩几篇文章,我就一口气全部复制粘贴完成转移上来了。现在的张宁网已经完全整合完毕了。

不过很神奇的是,Google和百度俩家的搜索爬虫真勤劳,昨日查的引擎收录还分别在90+/200+,今天晚上就到了120+/2100+,尤其是Google让我觉得我网站有那么多东西让你去收录么?

回归互联,做在当下

2014年2月3日,张宁网大部分数据已经由原“智凝·高考风向标”、原张宁网和“ZNing~”博客整合恢复。而在2012-2013近两年时间出现的“2012s”和“册子.in”两个网站的绝大部分文章因没有备份从而丢失。因此2012和2013这两年的网站数据几乎是没有的。

虽然这一个时间段的大部分文章在本地都有Word存档,但今天是没有办法进行手工全部恢复了。而且在“册子.in”上,有好几篇码的大文章是没有本地存档,也就随着网站的宕机而消失了。对此我感到特别失落。但是从长远来看,大部分最重要的数据本地都有,恢复也是很轻松的。这让我有一丝安慰。

2014,无穷大的卓越起航

一年前的大年初一,90ITer的新春贺词《理想在当下》准时在微博公布。很明显的是,自此以后我的文风改变了不少。并不是因为那种抒情过于叙事的文章写不出来了,而是摆在当时情况下的高考着实让我很难找到一个落脚点去抒发自己的情感——即使情感很多。现在想想,可能当时真该自己找点机会去整理整理思绪,组成一篇能够让自己情感流露出来的文章。即使孤芳自赏。

寂静之美

很长时间没有大晚上打过文章了。

最近码字的时间不是很多,不过我尽量来吧。很多时候有许多话要想说,发说说微博的确说不完也令人匪夷所思——至少在未来回顾这些说说的时候你感觉到的是一种不连贯的、碎片化的情况出现。所以,我还是至少每周抽出一点时间来写点文字以舒缓我的情绪吧。

前两天刚刚回去看了几个高中老师(初中我回来的时候就开始进行期末考试了,所以没法回去),老师们都没变,跟他们交流也是有些熟悉的感觉,不过时过境迁,毕竟半年过去了,可能有些事情变了我们也不知道,就像各奔东西的同学。

此刻最是怀旧狂

很难得我能在这么晚还有这么足的精力来碰OJ,主要今晚实在是特别郁闷惹着妹纸生气了,很难受,到现在还睡不着。虽然我知道她是因为成绩和GPA的缘故心情有些糟糕没理我,但是还是觉得让我有些失落。

可谓是想得太多,有的时候很想写点东西总结一下2013年,可是稿子还没开始写就各种忙,可能老天让我拖几天写吧,这一拖不要紧,一直到现在,2014年的第一个月过完一半了也没开始完完整整的抽出时间去写。

真的是太忙吗?

初冬的心

昨天下了一天的雨,中雨。起了大风,刮的让人站不稳。

似乎这是上天有意让青岛黄岛经历这场雨的洗礼,更是让这片齐鲁大地接受雨的滋润吧。如此,才能安抚她那受伤的心。

初冬的雨和秋雨一般,虽然不是寒冷的雪,但一样刺骨,一样寒意逼人。而我,最喜欢骑车出行的我,在这个初冬的天数里,尽量把车子骑快增加运动量用来保暖。于是,满地的叶子,被我飞速旋转的轮胎又带了起来。朝我骑的前方走了走,又落在了地上。

这里的冬天很神奇

大学已经进行了八分之一了,在这的每一天突然感觉忙而不实。可能人有的时候在回忆里才能找到真正的感觉吧。当我静下心来开始回顾自己这一段时间所做的一切,才有如上感受。

今天,2013年11月23日,可能长久稳定的山东有些甘于寂寞了,从昨天起接二连三发生重大安全事故,同时地震也来凑热闹——虽然震级达不到能撼动楼房的程度。不过,因为第一次距离这些事件那么近,不禁有些紧张起来。

Hello CSDN!I’m New ZNing!

这个账户好几年之前就注册了,不过一直是源于CSDN的资源丰富所以还算经常过来看看。

上了大学了,再怎么说也有空闲时间来安排自己的生活了,就重新弄了自己的CSDN账号,开启一段新的旅程。

可谓是纯粹的年少理想选择了这个专业,也很乐意去为中国科技以及信息技术的明天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我想这不仅仅是我选择这个专业的目的,更是有很多志同道合的人进入业界的理想目标。

很感慨从2008年有了自己第一台电脑、建设自己第一个个人网站到现在五年多的业余站长以及业界接触的经历是那么的多姿多彩和波折,而经历了高三一年的题海洗礼和对于人生的重新审视,我发现很多事情在成年到青年这段时期是非常关键的。于是我开始重新着手新的人生规划以便于赶上这个时代的脚步。

高考,说实话,虽说超常发挥,但也是我一生的痛。很遗憾我没能考到作为教改试验田的南方科技大学,虽然并不是说考不到南方科技大学就没有发展空间,但至少现在自己的能力的提高是真的需要自己了——这里说的能力,是指在专业课以外的,进行学术与科研研究,或者说基本的技术钻研能力——但是有的时候靠自己也会出现松懈的。于是,外在的规定成为了督促我的最后防线。可惜,现实所处的大学把我这条防线设置的非常弱。

于是,我开始考虑自己的自制力,需要再次提高一个层次,不仅仅是对学科的严谨态度,更多的是,贯穿了整个十二年教育的名词——细心。

所以,制定计划,制定方案,更多的还需要自己的自动自发的执行力。加油!

说实话,建设个人网站,组建团队联盟,到最终还是为自己的未来业界发展积累经验,具体能不能发展壮大还需要实践的检验。很多时候,我展望着个人网站(目前准备转型的样纸),展望着团队联盟的发展未来,可是有些事情并不是人怎么想就怎么发展的。所以,我不太关注这一切了。因为勾心斗角还不如远离,让他自由发展。

还有点事,就是一些乱七八糟的感情问题。很难说那同我个人业界发展相同时长的五年情感会改变我未来的什么:是性格、态度,还是处事方式?但不论怎样,有一点我已经确定——这段感情已然被山东四川的异地相隔而完全终结。

于是,当我在夜晚想起那些的时候——这已然成为我的一个习惯,因为原来总是在夜里十一二点想起那些事情——我只能找些事情做去压住这些感情的发泄。有人说我没有勇气去对待这已然离去和即将到来的感情,也有人说这样做对自己的伤害很大,没有意义。但现在情况下,我只能将这种方法作为治疗我感情问题的唯一解药,至于何时有解决此“病”的方法,可能是下一段感情的开始吧。

不算早了,最后把今天晚上在大学语文看的由何兆武口述的《上学记》前部分的一些喜欢的问题摘录下来,与君共勉。

(这本书是我伟大的工数老师—— 一名北大的高才博士推荐的,可能我的行动力还算不错,当时推荐的我接着去看了豆瓣书评,觉得好就立即在当当下单了,前后不过十分钟。我真佩服我自己……)

       幸福的条件有两个,一个是你必须觉得个人前途是光明的、美好的,可是这又非常模糊,非常朦胧,并不一定是什么明确的目标。另一方面,整个社会的前景,也必须是一天比一天更加美好,如果社会整体在腐败下去,个人是不可能真正幸福的……幸福最重要的就在于对未来的美好希望,一是你觉得整个社会、整个世界会越来越美好,一是你觉得自己的未来会越来越美好……

       文明就是人越来越懂得遵照一种规则生活,因为这种规则,人对自我和欲望有所节制,对他人和社会有所尊重。但是,仅仅是懂规矩是不够的,他又必须有超越此上的精神和乐趣,使它表现出一种不落俗套的气质。

       一个人的精神生活,是逻辑的,理智的,不仅仅是科学的,还有另外一个天地,同样给人以精神和思想上的满足。

       世事对何先生这样的人未必公平,社会对有修养的传统不见得接受,“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在人心中绝对的政治正确,这是很可悲的。

 

写于2013年10月13日凌晨

这是我的,十八岁回忆(二)

第二辑 成长的神奇,人生的神奇

开始的开始 我们都是孩子

最后的最后 渴望变成天使

歌谣的歌谣 藏着童话的影子

孩子的孩子 该要飞往哪去

——《北京东路的日子》

孩子、天使,两个名词,一段人生的差距。

十八岁之前,我们同在一个奋斗的道路上,一切努力的目的都因为这个国家的制度和体质所控制;而十八岁之后,一切都将改变,人生轨迹将成为一株大树枝干似的,每个人都将成为这大树的一部分,但,所处的位置都是不同的。这,或许就是成长的神奇,人生的神奇。

从小到大总感觉自己有很神奇的特异功能可以躲过各种灾难,不知为何,总有这种感觉。也很喜欢这种感觉。很天真的认为这样的感觉总是会持续到我的一生结束——因为,当初的我不明白何为生死。

这或许就是童年的好处吧,能够遐想一切可以遐想的东西,能够说大人不能随便乱说的话,这是一种天真,也是成长中的一部分了。

也是如此,当自己经历了一些人一些事的“熏陶”以后,很奇怪的将自己的说话做事向着看着顺眼的人们靠拢——事实上,看着顺眼的标准就是对我好的人才是顺眼的人,以至于想起小时候去出租书的书店去“拿”《老夫子》不给钱也成了正当事情,当被老板发现时却觉得老板不是好人,于是自己立志未来来书店免费提供漫画。当然,后来就明白了自己的错误在哪了,也就没那么小孩子气了。逐步认识到——人,都是有其向好的方面的。

如果说让我受影响最大的书我是真的说不上一本,但是对我影响很大的杂志,我却非常感谢两个杂志——《读者》和《电脑爱好者》。前者我在小学三四年级开始接触了,当时看到杂志内的文字时,就油然一种品格提升的感觉——虽然那时不知道这是一个什么感觉,而且并没有读出什么哲理来。但是这一切的开明,貌似都是从那些年的《读者》发迹的,使我受益匪浅。而说起《电脑爱好者》则是我在没有电脑时研究科技和互联网最根本的读物了。虽然因为种种原因,两个杂志已经没去买好长时间了,但是,这样的影响已然深深扎根在我的心里。

当初看《读者》的时候,不知是哪个人和我说“你现在看《读者》为时尚早”,但是我真没听那个人的,于是,在有些事情上,我存在的观点总与《读者》的影响息息相关。但是呢,我却总结到了一个非常深刻的道理:做了一件事,或许今天没用,后天也没用,一年十年都没有用,而当你到第十一年的时候,这个事情所留下的印象与经验终于派上用场了,那时,你该如何想?类比到现在在中国教育体制下的高中课标式教育,在学生之间流传的各科知识无用论何日是个头?我想,问题很复杂,需要我们认真去反思。

回到孩子,回到成长。当我走进初中,时间的开始加快了她的步伐。初中的经历作为我目前人生最充实的经历已经深深印在了心里,感情与心灵的收获亦是不可忘却的。十一班,将永远在我心中留存。

我可以这么说,十一班的每个成员在经历了这三年的洗礼后,更多的人会有更现实的想法。但,当初的清纯与乐观则是我们每个人在未来现实社会打拼时的理想动力。曾听说七中建桥的学生自夸自己的班为全区最好的班,理由是中考成绩。当时听后,我很难想象一个仅仅以一个成绩为理由而排名的班级是如何存活下来的,以成绩为自己短暂的共同目标的班级成员会不会出现考试过后就分道扬镳的场面?不好说。的确,我甚至于我们肯定嫉妒他们优异的成绩,这是常人的首要感受。但,当我冷静下来回头看时,发现,有着丰富感情的班级是存在的,而且很多,于是,其实,每个班都是第一已然成为真理,因为一个班的成员在这样一个狭小的空间获得的感情绝对比外界来的多。每个人有每个人心中的第一名班级,所以,什么都有排名了,那一切都没有变数了。人类社会也就停滞不前了。

就像高中,或许因为升学,或许因为体制,各种或许融合而成的压力在我们身上,在我们即将或者已经成年的身体和心理上压着。这是我们在成长过程中经历过的第一个最有压力的大事了,但是,一切终会过去。其实,在未来,当我们成长到了而立之年时,回看如此的压力与现实社会的压力,这样的压力显然是微不足道的。

不管怎样,成长的神奇,在我们生命之中最重要的四分之一时间里我们已经完完全全感受到了,也经历到了。然而,人生的神奇,却需要我们用一生来领悟,或许,这就是人生意义之所在——探求的是生存的终极问题,却收获了一个个人类文明进步的果实。

写于2012年10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