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个人心记

这是我的,十八岁回忆(一)

今天我终于站在这年轻的战场

请你给我一束爱的光芒

今天我将要走向这胜利的远方

我要把这世界为你点亮

——《年轻的战场》

去年的这时间,我在撰写一篇名为《写在年华不在前的最后一站》的文章。文章里面有这样一句话仍然让我记忆犹新:

“十七年的岁月转瞬即逝,让这,一切,都在这难忘青春年华不在前的最后一站,纪念,回忆。去追寻未来的梦。”

很快,2012年即将到来的生日将是最后一站后的新的一站——一个有着更多责任与挑战的成年站。

而回望十八年的记忆,再多的形容词也无法描述前十八年的一切。如果硬要找词来概括一下,我只想说:平凡、平淡、平常。

而真的想总结一切的,都已成为记忆的十八年,还需要漫长的一篇篇文章来诉说。

于是,这就组成了,我的,十八岁回忆。这是我的,十八岁回忆。

——题记

第一幕 人生,就是一场一群人的独角戏

昨晚刚刚看完《中国好声音》年度总决赛的直播,其实了解我的人都清楚我一般不看娱乐节目,认为我只会看那一本正经的新闻和时政。的确,《中国好声音》虽然看完了决赛,但是,我并没有全程关注,只是在前面看过几期。这还是符合我的性格的。

决赛结束,十六位中国好声音学员同声唱起《年轻的战场》。这,是另一个选秀节目唱红的歌曲,虽然不是第一次听,但当学员们唱起来的时候,我还是有一些感触的。

自上高中以来,有些事情的发展出乎我的意料,不论是好事还是坏事都是如此。当然,对于我们来说,坏事要比好事多多了。

但是,一切事情的出现与发展并没有打断我各种各样的发展之路,只是有些路途在高考这个庞然大物前面减缓了他们的行进速度。虽然有些真的是一些手到擒来的机遇,但是,为了高考,这一切将不会大踏步的发展。

为什么这一节的题目定为《人生,就是一场一群人的独角戏》呢,还是因为这三年的经历让我改变太多。

首先是高考,我不明白高考会让我们变成什么样,但是我总觉得高考正在拉远人与人之间交流的距离。这是真的在现在中国的学校发生的事情。

同学之间并不是以集体而努力拼搏的,虽然在中国这个社会主义国度,最被强调的就是集体荣誉感集体工作等一系列集体精神,但是作为高考这样的独木桥般的考试,却让集体精神完全丧失了存在的意义,即使在每个班存在集体精神,或许仅仅是因为学习活着他们的共同利益相同罢了,真正因为感情而结缘的班级成员越来越少。每个人都不想为班级服务,甚至说,责任的推三阻四就是以一切为了学习为借口的。

这些,实际上在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低龄化,为什么?原因,我不想多说,因为这篇文章是我自己的回忆,我不想掺杂更多的负面内容。如果找,请从文革,父母,中国教育上找这一切的原因吧。当然,就是因为这样的原因,中国的发展在未来必定会出现很大的阻碍。

实际上,虽说这是一个国家的现实,写在自己的回忆文章中让人有个摸不着头脑,但是,这都是自己在成长过程中的最大感悟。这样的想法不是杞人忧天,因为我在身体力行,去改变这一切,所以我也想说说自己的这些感受。至少,在未来,当重新看到这篇文章时,一切都已经变化颇多时,自己还会有些欣慰的。

说到这,该聊聊自己的一切了。当我自己在发展到现在时,我突然发现自己在中国教育各种层面都呆过,无论是优生还是一般生都出现过自己的身影。可是当一切都因为某些事件而改变时,一种学生特有的通病就显现了。

不过,我还是认为我自己仍然很有毅力坚持如此生活的快乐,因为自己知道即使再怎么悲痛,都会是要过去的,而且,沉迷于这悲痛是一种自暴自弃的表现。于是,我几乎在能正常表达自己情感的场合尽量微笑对待一切发生的事情。然后,很多人就问过我为什么会如此开心。当然,这些人是不了解我这样的原因。因为,一切,都需要人从内心去理解。

当然,既然是微笑对待一切,有些事情绝对是苦笑与酸楚的笑。当这一切发生时,其实我还是比较孤独的。我真的需要一个人来陪我。当然,有些时候,朋友们真的会给我很大的帮助。但更多的时候,我自己,仍需要独自面对一切。

但是,哪个人不是这样呢?在独生子女众多的中国当代,没有血缘关系的关系更多是因为利益而搭建的关系。每个人都像是一个独角戏演员,在这个充满人群的社会舞台上表演,于是就出现了一群人的独角戏的场面,甚是壮观。

于是,我们无法逃脱独角戏演员的身份,我们能做的,也只能是把戏演好,演出自己的精彩人生。

在路上,探寻深奥的中国

——读《寻路中国》有感

近日有幸阅读完彼得·海勒斯的“中国纪实三部曲”尾曲《寻路中国》(英文名《County Driving》)。作为想要了解一个外国人眼中的中国的读者。读罢此书,我看到的,更多是一种中肯与客观。

《寻路中国》从三个不同的角度写出了跨世纪中国的突变,字里行间暗示着一个正在崛起的大国所经历的或好或坏的变革。《寻路中国》从长城开始,历经乡村与工厂的转变,从作者的旅途之中我们发现了这个奇特但又平常,简单而又复杂的中国发展之路。

在第一部长城之路中,作者沿着古老的长城遗址一路向西,穿越多个省份,探访着每一道城墙上的古老痕迹,与现代中国的发展或多或少的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记忆格式化需要很久,继续?

放假前那天晚自习第三节,我拿出了准备好写随笔的本子,一个小时了,我写的行数却不到十行。我不知道自己是因为学业紧张还是无法表达自己的心境而如此反常——如果在过去,一个小时三页都有可能。

其实,我心里很多想说的,找不到倾诉的朋友是一个方面,更多的方面是,谁能彻底打开我心里的那个结?

可能这个暑假的退出计划作为我人生中第一阶段辉煌的幕落而发生,这一切的主线都是自己的心里变化所致。不过作为第六感较为强烈的我,我感到在我暑假这个决定执行之后,某些事情的突变可能超出我的想象。或许自己很痛苦,但无奈这是自己的选择,况且如果自己留在这样的环境,自己的未来将更加痛苦。

我可以这么说,作为一个准高三生,一个梦想与内心的抉择摆在了我的面前。

曾经,我是一个追梦之人,任何的梦想在前进的路上一步步的实现;然而,现在,我站在了一个有岔路口的梦想抉择地,其中有条道路是假的,是美好而又虚幻的。我苦苦思索哪条道路是正确的,而当我明白过来时,耽搁的时间太多了。别人也就抢占了先机。

我突然茫然了,自己的梦想是否还能实现?自己与别人的比较是否有价值?曾经是那么友好的两个人,可以说是同一起跑线上的人,而现在却天壤之别——当然,仅仅是从未来升学发展与社会背景层面比较——这是无法逾越的鸿沟?还是轻而易举抓住的果实?

我告诉自己:不要再茫然了。有梦就追,有力就飞。

于是,在危害到自己梦想一切事物,我所处理的,都是一个字:删。

记录可以删、信件可以删,但是,你能下得去手么?不能。

那就格式化记忆吧,一切可以封存,可以不去动他,但记忆需要一点点抠取,删掉它。

这需要一段时间,真的,这需要一段时间。

我们都是这个孤寂世界“被遗弃的人”

——读《被遗弃的人》有感

近日有幸拜读了美国作家汤姆•富兰克林(Tom Franklin)的最近译著《被遗弃的人(Crooked Letter, Crooked Letter)》。读罢,合上书本,心里对这圆满而充满真实的结局而感动,同时也对这小说的虚拟世界与真实的现实世界的相似而感到悲哀。

当你因为二十多年前的一起冤枉而被影响,造成无可逆转的负作用时,你会怎么做?也许,你无法接受这一切。而本书的开始,就是主人公拉里因一起离奇的失踪案而背负无辜的罪名,一直背了二十五年。直到书中另一个主人公塞拉斯同二十五年后的相似事件再次相遇,揭开了这一切尘封了认识五年的真相,更揭开了两个人的上一辈已经埋葬到土地中的真相。

正如译者子文在后记中说的那样:“他(拉里)不负他人,他人却负了他。他做到了所有的一切,却偏偏被世界抛弃。”是啊,他在富兰克林先生的笔下显得是如此的单纯,善良,富有底线。甚至于在中国,这就是一个实诚的人——可惜他太实诚了,因而背负了如此悲哀的罪名——“杀人嫌疑犯”。

他是一个白人,在二十五年前的一场与其有关的“辛迪失踪案”中,他身负污名,家庭的平静生活终结。而在此之前,他因性格孤僻,特立而被众人嘲笑——无论是黑人,或是白人。他是那么热爱读书,却被父亲嘲笑了他是那么单纯,却被周围的人戏弄。而他,却始终不抱怨一句,默默忍受这一切。

可是,就是因为他的忍耐,造成了这一切的开始与发展。

二十五年后,一个同样神秘的失踪案将拉里又卷入了这场人情与法情混乱无比的社会世界,而他在开场不久就被神秘的人谋杀未遂,重伤住院,昏迷不醒。这一切更让疑团留给那些自认为了解拉里,了解一切案件发生经过的警方们。同时也是他们在拉里苏醒之后像是劝说引诱一样让拉里认罪。这一切让我们对拉里富有同情,但有些许无奈。

而打开这一切秘密的人,却是二十五年前,拉里最熟悉的人——塞拉斯。

当警方在院中询问着拉里,正即将引诱成功之时。塞拉斯及时赶到,直到他说出二十五年前“辛迪失踪案”的更真实的细节之谜后,这一切,或许已开始终结。

可这一切的终结,竟然走了二十五年。

拉里不敢想象,这样一个二十五年前的朋友,却是与他被冤枉被羞辱了二十五年的案件有关,而当初,他却一声也不吭的离开了夏博镇,留下了拉里独自背黑锅。

当然,还有他更不敢想象的,是那上帝赐予他的“特殊的朋友”,是这个新案件的主谋。

曾经,拉里小的时候,他的母亲因他经常犯哮喘,从而有很厉害的口吃,而时常担心,因此恳求上帝在新的一天里“不要让拉里口吃,不要让拉里哮喘。”而更重要的,她也同时祈祷能够给拉里带来一个“特殊的朋友”。

前两个祈祷似乎就在拉里升入六年级的一瞬间痊愈了。而那“特殊的朋友”却一直没有出现。

直到物是人非,时过境迁的二十几年后,华莱士的出现让拉里或多或少的感到世界的温暖,这“特殊的朋友”才出现。

可是,当年祈祷的母亲,却已患老年痴呆,不知其事;而这时出现的“特殊的朋友”,却成为了谋杀自己的“凶手”;当年认为最要好的朋友,却因一个真像毁掉了他二十年的人生。这让拉里无法接受。

在这样的情境下,虽然事件各方的反应不尽相同,但当另一个秘密的渐出水面,让塞拉斯的命运与拉里的命运交结在了一起。

当拉里文件袋的一张旧照片的出现,让塞拉斯知道了母亲的秘密,也让自己知道了真正的身世之谜时。他对待拉里的感情,就不仅仅是一般的朋友了。

他与拉里,是同父异母的兄弟。

这一切谜底的揭开,让这一切发生得事情虽已明朗,但由此所牵出的前因后果的线索,却已然让事件当事人难以捉摸,更让读者揪心思考。

故事的结尾在华莱士自杀结案,拉里与塞拉斯共同回到拉里的农场,那燃着的温馨的灯火中结束。我们不得不说,这结局让人如此之温暖,也让人如此之感动。但当我们回头看故事的起因时,我们不禁为这不应该开始的场景而惋惜——但我们却发现很难找到万恶之源。要怪不明真相的群众的武断反应,还是道德舆论的沉重压力,抑或是法制法律的失衡不公?也许,这个世界本就不是简单的非黑即白。

小说的亮点正在于矛盾冲突的设计上,富兰克林先生所涉及的小说情节矛盾让人有些恍然大悟的感受。不得不说这一切是多么的令人感同身受。正如译者在后记中写到的那样:“这是无可预知亦无法掌控的命运,这是万分凄苦又万般无奈的人生,每位读者都会从中看到自己的影子,因为,我们都是这孤寂社会中‘被遗弃的人’。”

是啊,我们都是这个孤寂世界“被遗弃的人”。当我们因自己的心受到打击,抑或是被这无奈的感情问题挫败时,在那皎洁明亮的月亮挂着的夜空,你是否尝到了被遗弃的滋味?还好,我们并不是像拉里一样被耽误了二十五年,而只是心中荡漾了几天抑或几周。因此,我们需要自己感谢上帝,让我们如此幸运。

我们都是这个孤寂世界“被遗弃的人”。这不是一种消极的观点,而是一种感情的真实体现。这是这个世界另一种面貌,这是这个世界另一种对待方式。我们的不得不说,自己的想法,定要融入这无所畏惧的世界;而这世界,却以一个不一样的方式来给予我们想要的结果。而当我们被这不一样的结果所迷惑时,或许我们就不是“被遗弃的人”,而是更严重的“自我抛弃”。因为拉里并没有自己抛弃自己,他在坚持着自己一如既往的信念,直到二十五年后的真正实现。“被遗弃的人”才摆脱了自己所被遗弃的束缚。

而在摆脱这一切的时候,我们所去想的,就如这拉里一样,在惨遭世人如弃置般的对待态度时,仍能不改变自我的保持崇高的信念,亦或是单纯。等待的过程或许是被人所遗弃的,但当二十五年后的斗转星移,二十五年后的柳暗花明时。人们才睁大自己的眼睛,想到了这是如此的错误。“被遗弃的人”或许不仅仅是人,更是看待人真正内心的一个“显微镜”,从而导致一切都被世人所掷。而我们要做的,就是捡起这台弥足珍贵的“显微镜”,用自己的心去观察他人,不要让这些人因如此之事而被人遗弃。

“被遗弃的人”更需要自己的内心,像拉里一样强大。

我们都是这个孤寂世界“被遗弃的人”。因为,这里,有你的影子。

写于2012年4月15日

单纯的,让自己走下去

——一次期中考试后的总结

每每决定分析期中考试时,期末考试总是无法搞好。不过我也发现原因,那就是前几次的分析特别不完善,以至于没有写完。

这次不同了,我将要用这件短的几千字来概述过去,分析遭遇与展望下一步。

(一)过去的过去

高二上学期的经历让我心如乱麻,更让自己无法接受从可以称得上较一般的位置掉落到班里不太理想的名次的情况——我现在知道当时的我已在感情控制理智了,单纯的认为某个班里姓苏的家伙还像当初那样单纯。

可惜,她变了,于是出现了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摔得很惨的情况,可谓是特级伤残——曾经是如此要好的两个人,仅仅是中考三分的差距,却到头来成为百名之隔,百分之差的问题,历史遗留问题。

可是,不能跟老师说如此烦心之事吧?即使她是主因。

看透了现实的自己,就不强求什么了,于是无奈之下在进步中恢复自己特级伤残的心与特级伤残的成绩——这需要非常长的一段时间来恢复。于是,上学期期末进步了。

(二)过去到如今

2012年的寒假或许是我最深刻难忘的。我知道家里接连两位亲人的离世让我心如刀绞。大年廿十九那句“我们从来没有过”成为一切仇恨开始的起点——不,不是仇恨,只是你一个人的欺骗罢了,一场利用我单纯而让你自己上演的独角戏,欺骗我和大众罢了。还有就是与亲人去世同一天发生的,让我觉得联合会已不再适宜居住的一系列决定。

之后的,大年初二的晚上,我听到梦中全班人说我“你背叛她”而惊起、呆滞、痛哭几个小时的不眠之夜,然后慢慢成为了一句句很到极点的毒语。之后的,我悄悄去区实验看了一趟宋老师,时过境迁,然后若有所思的回来了(希望高考后带着重本的录取通知书再回去看其他老师吧)。之后的,被她删了好友,然后自己让那些朋友忘记,自己独自的干着自己心里情愿不情愿的事。之后的,努力,专心,让自己考个真正的好成绩——要知道本来有信心两门拿90以上的,可惜只有一门达标。

于是,仍未脱离特级伤残的我,期中进步了,又。

(三)寄托哀思的缺点

物理真是情理之中而有意料之外的差,因为初中的物理时间,每每到能量这一块,我都会感到异常的白痴,亦或是那初中事件给自己留下了心理阴影——因为我之后的电学出奇的好,于是高中电磁学也不错的。

该怎么办?我想,该与对待苏某的方式一样对待这如此的心情,是该让《5·3》之类的参考书、老师之类的资源给吃掉了——因为你们都曾经伤害过我,伤害我的人定不会有好结果,哼哼。

数学,作为一直以来班主任都是语文或文科(高二选理科后不算)老师,而特别让我重点保护与重点头疼的学科。正如毛老师说的:“找到突破的点,让自己更加进步(把毛老师的话艺术加工了下)。”是该真正面对数学问题之所在的时候了。

语文、英语作为两个本家学科问题多出在阅读与作文,这次英语好了,语文成为了问题,作为语文课代表情何以堪的拿了100分!——虽然这次N多百分以下的,一卷都被坑了,但我仍然觉得自己不能得这样的分数——于是下面一节主要的措施或许对自己有用。

化学、生物看来是找到了应找的方法了,继续保持。别忘了当初化学每每不及格的历史!

(四)展望·下一步

这是很重要的一节,所以写得再怎么详细点也是不为过的。

语文是自己必须保持好的学科,不仅求进步而且求稳定,稳定的死死的,才有进步之所能。

首先对于读书,我觉得如此闲书下去不太适合自己,于是解决了《X光下看腾讯》我就再回到哲学、散文之类的吧。当然,小说方面我觉得自己有眼力选择什么样的小说的。励志类、心里类读物还是较适当看下吧,对于科普的或许得放一放了。

其次对于一卷,尤其是前五道题目,作为自己是课代表的身份这得正确率极高吧,不求110%,但求100%。文言文这没法说,总得好点。社科文在下面的阅读、作文分析中讲吧。

第三是自己文体要偏重于记叙、散文与议论。随笔这东西我觉得写出来也是因为那个苏某人吧。还不如不写,影响心情。

第四就是阅读、作文,作文没的说,就是第一、三点才有可能提高。阅读,我觉得是不是需要多练找方法啊,因为觉得较为练得多的同学,练得少的阅读丢分跟脱皮似的。

对自己的目标,仍维持原目标不变。

对未来的方法:建议每周二至三篇社科文与阅读,每天做点选择之类的。

数学,我觉得还是在请教老师之后再议吧。

英语的质的飞跃说明前一段时间量的积累非常之不错,“1”计划的实行让自己能够有更大的进步,所以,“1”计划将扩大至各个学科。当然,关于英语的语法问题要用那本参考书了,而关于单词等问题则需要用自己的恒心了。

对自己的目标,仍维持原目标不变。

对未来的方法:在坚持“1”计划的情况下,每周勤练3—5次阅读完型,同时每周学习巩固一个语法点。

化学、生物的学习这几周非常在状态,认真听讲和超前学习的效果要功德无量,可见如此的学习是可以获得不错的成绩的。于是这需要坚持下去啦!

对自己的目标,仍维持原目标不变。

对未来的方法:再坚持超前学习的巩固与发展基础上,逐步将“1”计划扩展到每个二卷大题上来。

物理作为起伏最大(化学前面只能说明是有问题)的学科,需要在百忙之中重新进行旧识的复习,在现在看来这样的遗忘问题在物理上出现得太严重了,没有好的办法,只能依托遗忘曲线找回失去的起点。

对自己的目标,仍维持原目标不变。

对未来的方法:早练(不是早恋……),多练,融会贯通。打通题目中的“通项公式”。

(五)展望·再出发

毛老师说的对,一旦找到那个点,一旦开了窍,找到了方法。就如鱼得水一般,扶摇直上,以九万里天空为之下,继续向着目标前进。

读过了《被遗弃的人》,让自己更了解这个社会;读过《在这个邪恶的社会,你需要内心强大》,让自己更了解人心总是肉长的,易捏碎。于是,让自己强大,才能无所畏惧,才能使他人惧己,才能一笑前耻,才能压其置底。于是,展望,再起航,新的航向就如新的挑战,正迎面向我走来!

未来的综合目标:赶上作为A线中间中位成绩,作为弱点学科要加紧时间与总结,不断优化与进步。对待前与现优势学科定要持之以恒,定要摒弃现在与过去的辉煌,想着现在怎样努力才好。对待浮动学科要无所畏惧,自己进步。

九十度青春

《九十度青春》为【册子.in】发布的第一篇短篇小说,敬请吐槽!

市中心咖啡厅外的夏天总能让人感到特别而又普通。已是上午了,蝉在吱吱地响。但在咖啡厅内却异常的安静,稀疏的几个客人似乎不想打破这与城市喧闹相反的意境。

“叮铃”一声,一个身穿着西装的白领男人走了进来,他手里紧握的电话有意无意的向店内的每个人预示着这这一切要结束了。

用贤的智慧

在《毛遂自荐》中,平原君因一个从未“锥从袋出”的门客毛遂而拯救了赵国,与楚合纵抗秦,这皆大欢喜的局面让我们对局势感到了乐观,也对平原君谦礼下士感到敬佩。

但,当我们从头开始回放平原君对待毛遂的态度是怎样的呢?我们不得不为平原君捏一把汗——假使他执意让毛遂留下,那事情岂不在出国僵持下去吗?不过很庆幸这一切都没有发生。

在我们大力称赞平原君能够重视贤才与知错就改的优秀品质时,我们不能不对事件中一些与现代生活息息相关的更多细节作出评价。因为现实有太多像平原君一样犯着同样的错误了。

给自己量一量距离

当世界仅仅有一个十九英寸的宽屏液晶那么大的时候,说明你与这个世界现实的距离正在慢慢增大。或许,你该给自己量一量真正的距离了。

为什么这么说?今天晚上突然发生了许多事情让我觉得特别崩溃,经过三个月的调整心里还是有些接受不了很多地方的突变。但至少大部分受打击的心情已经被缓冲掉了,也或许自己的心因为这些事情而被麻木了吧,再也没有诸如此类对外过激的反应了。

给自己量一量真正的距离了吧,不能只看着遥远的你我,更需要看好真实的自己与现实世界还有多远。因为这样的距离关系到理想的存亡。

一路向西

自从我出生开始,似乎就追随着这座散发着凝重气味的工业老城发展的脚步。

我称他的发展,叫做“一路向西”。称呼他为“西先生”似乎不为过,但这个名字是从何而来呢?

小时候爷爷家有张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张店区地图”。那时的我好奇(对任何事物都很好奇),于是从地图上寻找自己知道或者不知道的地标位置。渐渐地,自己长大了,发现有些地方地图没有,可是我却总是与这些“消失”的地方息息相关;于是那些日子我总是在想:是地图“容纳”不下我了?还是我比地图更“强大”了?

回归自然

当经历的种种在你的心头沉淀,漂浮在表面上的,总是那些欢乐与希望。可是人的心啊,喜欢潜到深处,找到那些阴暗的沉淀,那些夹杂着不安与失望的沉淀。于是,人的心开始躁动——这个世界,已经没有真正的自然了。

真的吗?真的没有自然了?我很难想象如此的思考如何得出真正的答案。

于是,我在想:当自己从那沉底的污垢中漂浮上来的时候,会不会更加的轻盈与轻松呢?

答案是肯定的,这就是人生,回归自然就是回归内心那表面上的纯净的欢乐与希望,而不是底部的一切。

当我考虑到了这一切,我开始思索自己所经历的一切,发现有些事情太过于复杂化甚至于太过考虑了,既然要去干就要立即着手,单纯的不想一切比那担心着担心那更要放荡不羁,但是每次成事之心态却是第一种的“放荡”之心。是因为年少轻狂单纯到无忧无虑的闯荡世界?还是天随人愿眷顾着奋斗着的青春?无从得知。

但我知道,回归自然,才能获得新生,才能获得自己每个崭新的开始,才能获得一次又一次的单纯的放荡不羁,才能有机会获得真正的成功。所以,果断的放弃,果断的把握机会,才是轻松心态下的最重要的成就。

那么,怎样才能回归自然?

为此,我一直在探寻每每遇到自己心底沉淀时所发生的一切,发现一切回归总是那么艰难,但过后又觉得总是那么简单。或许这就是“当局者迷,旁观者轻”的切实体味吧。不过,为了回归自然,我需要自己的一股力量——这就是坚持。

坚持能干好什么?我想这个答案不用我去回答,许许多多坚持的例子在我们身边摆着,对于坚持的一一解释再多也等于是一段段无用之功。而对坚持的应用,需要靠我自己去体会,要掌握它还是需要一段时间的,否则我现在就不会在这里像初出茅庐的学生一样探寻回归自然的方法了。

当然,我们回归自然,同时也是社会回归自然,这个自然并不是生态学所说的大生物圈,而是人内心世界所形成的天然的有积极影响力的地方,它自人类诞生之日就存在。或许在过去我们未发现有很多人关注它,但是,实际上,每一代人都会在探索它的根源,掌握运用它的方法。当然,每个人不尽相同,因为坚持也是五花八门的。

回归自然吧!需要坚持,而坚持到最后的回归人,将会获得心灵上的最终奖赏,而终将成功!

2012年3月18日 凌晨